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举办第十一期学术沙龙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第十一期学术沙龙于2008年10月19日在上海浦东东郊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大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上海部分区卫生局局长,医院管理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20余名成员与会,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邬惊雷主持学术活动。
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和道培医院院长段萱以“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管理运行机制和院长决策”为题,分别作专题报告。
许速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管理运行机制的比较》报告中重申了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目标: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责权,实行院长负责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对公立医院的定义作出了界定:公立医院是政府办的医院,其财产所有权属于政府,出资人是纳税人、人民大众。因此,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承担民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
对行政型(官僚型)治理模式和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作了对比,明确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体系,是实现医院内部治理提供相互制衡的组织机构;
提出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核心是:“两权分离”,责权利三者统一,使医院经营者获得自我经营的权利,谁行使管理权,谁享受利益和承担风险;
阐述了我国目前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各种弊端;
最后,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管理体制是运行机制的基础,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良好的效果。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最终是要通过扭转公立医院自身不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来实现。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段萱在《民营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及院长决策机制》报告中介绍了道培医院治理和组织结构:董事会/理事会具决策权,下辖的院长和医学总监具经营权,实行院长负责制和医疗总监制。每月召开一次董事、理事会议,决策重大事宜,实行多数人提意见,少部分人讨论,一个人决策的程序。道培医院的成功经验是它的管理哲学:成功=1%的决策+99%的执行。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医院实行引才和用材机制,搭建事业平台,引进国内尖端人才,实行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发挥人才价值。
以陆道培院士命名的道培医院重视品牌传播,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和国内学术讲座。医院文化建设理念不同于其它民营医院:树立学术权威性,崇尚“学术带动临床、创新促进发展”。
医院重视医教研质量管理:医疗上,实行的四级查房制度优于公立医院的三级查房制度。教学上,为年轻的住院医师设计并实施系统的培训计划,优秀医师计划派往国外深造。科研上,鼓励发展新技术和开发新项目,填补国内血液病试验技术领域的很多空白,获得世界基因库唯一序列号。
报告的结束语充满自信和激情:用一流的技术和不断的创新赢得市场,使道培医院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让道培品牌走向国际,使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名扬世界!
专题报告结束后,与会者对公立、民营医院在管理运行机制上的共性和特性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公立、民营医院在管理运行机制上的共性体现在公益性和保值性上。
公立医院是政府办的医院,公益性毋庸置疑,然而大众对民营医院是否具有公益性一直存有疑问。其实民营医院同样承担着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救死扶伤义务;面临突发事件,民营医院同样积极投入;他们同样参与一定的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保健、卫生防疫、义务咨询、知识讲座等。
至于保值性,如果一家医院不能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那么不管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都将无法生存下去。
那么,公立、民营医院在管理运行机制上的特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